• 地名:南屯老街&「犁頭店街」
  • 關於此地景:

南屯老街指「犁頭店街」,即今之南屯里,原屬巴布薩平埔族之大聚落。清康熙年間,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地招佃墾荒,移民湧集,農具製造與販賣運應而起,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聚集,形成農產品交易中心,稱之為「犁頭店街」。「三角街」「南屯市場」「萬和宮」「端午節民俗活動」,已成所有南屯孩子共同的、美麗的回憶。

File:南屯三角街.jpg

作家作品的描述:

路寒袖主編:<台中風華-60個獨享台中的文化景點>摘錄:

南屯舊稱「犁頭店」,原屬巴布薩族之聚落。台灣清領時期為臺中盆地斜貫通路的中繼交通站。康熙年間,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招佃墾荒,移民湧集,農具製造與販賣應運而起,聚集不少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,因此稱之為「犁頭店街」。到了乾隆與嘉慶年間,犁頭店成為鹿港與彰化城貨物區運往東大墩街與葫蘆墩地區之捷徑。

目前保存的南屯三角街街屋則係建造於台灣日治時期,當時南屯路一段二段尚未打通,此地形狀呈三角形,因此俗稱三角街,其特色在於保留著巴洛克的牌樓立面。

  • 實際地景狀況:

每年到了端午節,南屯老街都會由南屯文昌廟主辦舉辦特有百年傳統民俗活動「穿木屐、躦鯪鯉」。相傳早期有許多動物在犁頭店附近棲息,直到北路營參將張國等人到此開墾後,動物紛紛移往他處,唯有「鯪鯉」(即穿山甲)鑽入犁頭店地底下而得以生存。風水學認為犁頭店是一個鯪鯉穴,而鯪鯉有冬眠習慣,然而鯪鯉若至盛暑仍嗜睡不起,地方上的農作物收成就會不好。因此到了酷熱的端午節,南屯老街的居民如未見鯪鯉鑽動,就會敲盆打鍋製造響聲,藉由吵醒沉睡中的穿山甲,讓鯪鯉鑽動,幫助農地翻土、以利耕作。原本這個習俗只有小規模的賽跑活動,到了1980年代,地方擴大舉辦,發起讓居民穿上木屐,用力踩地面,透過巨大的聲響,將穿山甲震醒,因此演變成如今的「穿木屐躦鯪鯉」的文化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