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地名:梅川
- 關於此地景:
梅川位於臺中盆地,屬於烏溪水系,為柳川的支流。主流(最長河道)上游為葫蘆墩圳系統的三分埔分線圳道,為柳川上游「北屯支線」的分流。源頭(即分流點)位於臺中市潭子區頭家里(頭家厝)。
三分埔分線自該處分流後,向西南穿越頭家厝聚落,轉向南進入北屯區境後,再轉向西南流經松竹北路、梅川北街,穿越松竹北一街後,因河道加蓋而成暗渠。隨後在梅川東路五段轉向南流,至崇德六路口南側附近分流成為梅川與舊土庫溪。梅川於分流後轉向南南西流,至梅川東、西路四段恢復為明渠。續沿梅川東、西路流至三段過太原路後,河道加蓋而成暗渠,至梅川東、西路一段與自立街交會前恢復為明渠。續前流至過英才路時,上面水道作為親水公園,原水流被導入地下。後又轉向南 穿越五權西路一段,再因河道加蓋而成暗渠。隨後沿五權西一街、二街流,至柳川西路二段恢復為明渠同時注入柳川。
梅川原名「後壠仔圳」,為台中市中心四河川之一,與綠川、柳川、麻園頭溪並列其名。後壠仔圳因流經當地地名「後壠仔」而故名。後壠仔指現今台中市原子街、五權路以西,日進街、西屯路一段以南,經國大道以西,南屯路以北之地區。後壠仔之名全賜於梅川、柳川、土庫溪三川並流南行而成地形起伏,自中正路路口郵局向南延伸至土庫溪,宛如一條龍。
- 作家作品的描述:
路寒袖主編<台中文學地景>摘錄:
為日治時代便存在的河川,江自得經常在梅川河邊散步,激發創作靈感。
寫作中區<梅川小徑談談黑冠麻鷺>摘錄:
看完國美館裡的"心情"畫展
不解ㄧ幅畫
白與顏料對比
高反差的畫面
不太清楚在畫什麼
走在梅川小徑裡
看到湖面波光
手機一照;回家修圖
知道在畫什麼了
臺中的文學溪流/蘇紹連
我沿著綠川走
在文字的意象裡看見臺中
是我夢寐以求的文學城市
我沿著柳川走
曾有半壁書齋煮字療飢和夢想戰鬥
現有乘著歌詩的翅膀跨界翱翔
我沿著梅川走
每一地的景物像一圈圈年輪
孕育出不同文學世代的枝葉
我沿著麻園頭溪走
走在辛勤耕耘而繁茂的作品裡
欣賞情感的花朵和生命的果實
我想沿著烏溪走
像是到心靈的出海口發現
海景的詩篇是台中最美的背景
我還想沿著大甲溪走
仰望山嶽迎接臺中的母親之河
走向我們未來的文學願景
梅川親水公園河面
- 實際地景狀況:
在梅川的國美館與文化中心一段發現了牠,以往黑冠麻鷺相當的怕生,看到人就會不斷的"前後縮頭離去",那種走路方式很有喜感;但這隻黑冠麻鷺卻相當"熱情",不斷沒有縮頭離去,還不斷的對望著,直到我們距離一公尺時,牠才稍回退後疑下,似乎表示我們之間,要有一公尺的距離...。
同行友人便拿出拿出相機照下牠,牠也不怕生,讓我們多拍幾張,直到我們離去。
這時想著之前才在綠川也曾看過黑冠麻鷺。綠川流經建國市場時,許多攤商會將剩菜剩飯、內臟等棄於河中,雖然這造成環境汙染,卻也吸引夜鷺、 小白鷺等鳥類前來覓食,而黑冠麻鷺則站在岸邊,左右看著希望可以找到一條蚯蚓。